2)第960章 当翰林有当翰林的好处_锦衣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你见过他了?”杨慎道。

  朱浩道:“前两日,刚跟他见过面,不过只是短短叙话后便分开,这两日去拜访他的人非常多,就算我是他的学生,也很难再约见。”

  这点朱浩倒没说错。

  现在唐寅可风光着呢,去他府上拜见的人,就算唐寅一个时辰见十个,恐怕一年都见不完。

  人就是这么功利,当初唐寅为翰林检讨,就算是皇帝的亲信,有去拜访的也不多,现在好了,简直把唐寅家当成另一个朝堂。

  杨慎吸口气道:“你倒是挺幸运的,恩师为翰林学士,伱又在翰林院中,连刘阁老也对你欣赏有加,看来就算你老泰山从朝上退下来,你以后在朝也有指望。”

  这算什么话?

  你杨用修是在羡慕嫉妒吗?

  你自己都是侍讲学士了,居然还好意思这么说?

  这下连余承勋都听不下去了,在旁道:“其实敬道不是一直都在等外放吗?对了用修,你那边可有他外放的消息?”

  杨慎道:“吏部是有相关的动议,但不知为何,敬道的事好像一直都推进不下去,连吏部中人都不知是何原委,大概因为敬道是御旨调回翰林院的人,又不知他应该外放个什么官,一般来说,翰林院出馆的调令都是有档期的,现在又不是新翰林入馆期间,随便外调实属不易。”

  杨慎是真不理解,为什么吏部要调个小小的翰林修撰出京,会遇到那么多麻烦。

  却不知,满京城内,最难被吏部管辖之人,也就是朱浩了。

  就算现在吏部还是文官派系掌控,可所有调令都要得到皇帝朱批,而在人员调动方面,朱四基本都采纳朱浩的意见,这种吏部的调遣奏疏,其中有很多门道,朱四看不懂,都会拿给朱浩批,而朱浩也会在调动细节上做出一些指点,告诉皇帝,这个人到底为何应该外调,为何应该升迁……

  等于说,朱浩才是吏部的顶头上司。

  吏部想把朱浩调走?

  那要看朱浩自己愿不愿意。

  杨慎叹道:“敬道,你不是跟黄阁老也相识?其实你现在于朝中有这么多臂助,何不考虑就留在翰林院内,多做几年学问?”

  朱浩道:“用修兄,你觉得我如今这为官的状态,真的好吗?”

  “这……”

  杨慎不知该如何评价。

  朱浩现在做官都不能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形容,根本是每天都在晒网,年纪轻轻却已有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从某种程度而言,朱浩根本是失去了上进心。

  可毕竟朱浩是状元!

  杨慎道:“我刚考中进士时,朝廷昏暗,与你作为大致相同,其实你完全可以熬一段时间,没必要自暴自弃。

  “以你的年岁,就算在翰林院里考满九年,也还是个年轻人,外调地方后,以那时你的资历,无论做什么官都得心应手,也更有威信。”

  朱浩笑道:“多谢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