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0章 会试风波_锦衣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朱四捕捉到。

  朱四心想:「果然如朱浩所说,现在姓杨的遇事多不出面,让他的跟班姓蒋的冲锋陷阵,这群人真是沆瀣一气,败坏大明朝纲,根本就没把自己当臣子……哼,朝廷到底是他们的,还是朕的?」

  「好了,对外宣扬调查结果一事,交给礼部完成。」朱四正色道。

  礼部尚书毛澄出来领命。

  有关会试出现舞弊的风波,看起来就在这种君臣默契中结束。

  ……

  ……

  朝廷的设想很好,有了舆论风波,朝廷查一下,给

  下面一个交待,就算是「辟谣」,下面的人就该老老实实不会再质疑。

  这种辟谣,也是煞费苦心,不然为什么要一次出动礼科都给事中和已致仕曾深受科举舞弊之害的唐寅?

  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在却很残酷。

  朝廷的辟谣发布后,非但没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火上浇油,可说是瞬间就把京师士子的舆论给点燃了。

  我们议论这次会试有猫腻,结果朝廷派人象征性查了查,就告诉我们没有此事?

  搞啥呢?

  先前还只是读书人间议论,现在发展为有人跑去文庙静坐哭诉。

  在大明,哭庙是很有效果的聚众抗议行为,主要由江南士子发起,因为他们看到了皇帝对待普通读书人的优待,若真如林俊那般,严厉惩戒一些读书人的话,他们就不敢乱来了。

  正是他们看到先前随便议论一下,就逼着朝廷自查,虽然效果不明显,但他们还是愿意更进一步。

  闹一下,或许会是结果就能推翻,没中贡士的就有翻盘的机会。

  不闹,那就只能等三年后再来,谁知那时会不会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没有读书人愿意承认自己学问不行,尤其是参加会试的都是各省读书人中的翘楚,乃是从乡试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举人。

  现在民间对于科举舞弊传得沸沸扬扬,他们便觉得自己受到打压,再加上这次内阁首辅那不学无术的儿子杨惇都考过了,一个个更觉得其中有隐情,只是朝廷不想对外公布罢了。

  或许连皇帝都被姓杨的裹挟了呢?

  ……

  ……

  杨府。

  杨慎今日已正式晋升为侍讲。

  他当上侍讲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遭遇民间对于这次会试的怀疑,这股冒头甚至直接对准了翰林院,有不少读书人跑去翰林院门口闹事。

  虽然抓了几个,但好像已控制不住局面。

  「……锦衣卫出动抓人,但凡道官府闹事的,一概都被擒拿法办,但到文庙、贡院等处去的,却没有严格制止,是否应当通知顺天府或五城兵马司,让他们看情形拿人?」

  杨慎感觉问题很严重。

  所以他现在对父亲的建议,是赶紧拿人法办,如此才能及早平息事端。

  杨廷和面色阴郁,摇头道:「用修,难道你就没想过,这件事或跟陛下在背后推波助澜有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