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七章什么是因材施教_知识供应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逸凡从王德顺的眼神和脸上的表情上判断,他对紫云书院没有什么怀疑,道:“王先生,我们这个学校的培训课程还有培训目标,收费标准都是非常明确的,您可以看看,有什么疑问,您都可以随时提出来。”

  “要说疑问还真有,据我所知,这启智集团教的唐诗三百首诵读总课时是20,半个学期,就这样,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都背不会,敢问杨老师,您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的女儿在三天时间内背会唐诗三百首?”

  “我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你女儿适合哪一种学习方法,我需要在给她上课的过程中,逐步了解,采取最适合她的方法,让她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会唐诗三百首。教学就好像治病一样,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药,同样是感冒,有人要用解毒的,有人只需要清热就行了,倘若用同样的药,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贻误病情。教学也一样,一个班里面的学生参差不齐,倘若你用同样的方法,只会让一部分人学好,一部分人越来越差。”

  王德顺拍着手,道:“杨老师,你说的太对了,你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因材施教吧?嗨!现在好多学校都在说因材施教,可是没有一个学校能够真正做到。杨老师,我看你这学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是不是一对一教学呀?”

  “暂时一对一,以后如果学生多了加几张桌子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因材施教和一对一教学还是有差别的。因材施教需要老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根据他的最佳兴趣推出更适合的教育。”

  “那一对一教学和因材施教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一个老师在教每一个学生的时候,都用同样的方法,不去思考,不做调整,那么这就不是因材施教。”

  王德顺不住的点头道:“杨老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就算是教很多学生,只要他用不同的方法教不同的学生,这就是因材施教,对不对?”

  “也可以这么理解,好的老师就应该这么做。”

  王德顺脑袋一歪,道:“可是杨老师,我还是很难理解,这三天如何让一个学生背会唐诗三百首呢?一节课四十分钟,一百多首诗,这就是天才学生也做不到呀?”

  “在我这里,我会用我的方法,让你的女儿记住唐诗三百首,到时候你可以亲自验证,如果她不会背,我可以退还给你双倍学费。”

  王德顺听了这样的保证,觉得这个学校还是靠谱的,道:“杨老师要是这么说,我也没什么说的,你这保证,就是启智集团都不敢保证。行,我今天就把学费给我的宝贝女儿交了。”

  王德顺加了杨逸凡的微信,给杨逸凡转账了1500块,杨逸凡收了钱以后,道:“王先生,明天下午4点到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