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5章:债券和纸币_清末之超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安南的债券有涨了五个点啊,这咋就章的这么快呢”

  “这次那边发现了几个矿,渔场也建起来了,能不涨起来么

  “真是悔不当初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小心呢”

  “就是就是,下次有什恶魔债券出来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第一次发行的对高卢战争的安南债券,在跃国战争结束后便暴涨整整五倍,而随着安南的开发,这些债券更是不停的在涨,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人讲他们卖出去,因为逛逛吃红利,便能把他们吃得脑满肠肥。

  只是当初购买债券的人实在太少,没多少人靠这个发了财,消息一传开,某些人都是追悔莫及,他们其中有不少人还见过这个债券,只是当初没买下来。

  看着别人如此轻易的发财使得不少人眼红的很,有的人甚至天天在大清银行门口徘徊,看看什么时候发行新的债券,特别是战争债券。

  王光绪对于的钱币制度一直耿耿于怀。

  钱币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要,而一直以来都是以金银铜钱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这些东西作为贵金属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都拿去做钱币了,大大想象各个行业的发展。

  而且以金银为货币因为携带的不方便,而且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埋藏金银,不但大大的影响商品的流通,而且使得损耗惊人。虽然有钱庄作为一种过渡但是毕竟比不上真正的银行与纸币。

  而且以贵金属为货币很容易被列强利用兑换比例的问题使用金融战而遭受大量的损失。

  比如,霓虹因为银矿多,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非常悬殊,大大超过之前的清朝,列强便可以到霓虹买白银来套取大量的黄金。

  大清银行的建立,使得币制的改革成为可能,而使得王光绪下定决心一定要改革钱币制度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国内混乱的财税制度。

  此时的王光绪已经差不多摸清了国家的财税制度,

  不由让他一口老血吐出来,臭名昭著的漕运制度,火耗制度,厘金制度,都是一个个硕大的吸血虫。

  “火耗。”

  很多人都对他熟悉,从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后,不再征收谷物,也不再征发徭役,而是实行赋税普遍征银制度。

  但是每家每户缴纳的赋税能有多少都是小快小块的碎银子,而且成色也不相同,各州县衙在将这些税赋上缴国库,或者截留的时候,要将这些碎银熔炼成大块的银锭银条,并且将杂质去掉。

  而在熔炼这些碎银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损耗,于是这些损耗便被摊牌到老百姓的头上,这些便是叫做”火耗”

  甚至连运输和收税的费用也被无理的算到火耗里面。

  如果逛逛是熔炼,那么损耗在12左右,绝不会超过3,因为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