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3 转变_奋斗在苏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蹴而就便形成的,准确的说,即便是在列宁格勒大围困期间,他所奉行的观点和立场,也还未曾成型呢。

  日丹诺夫同志的理论真正的成型,还是在卫国战争结束之后,也就是在联盟开始全方面的展开重建工作之后,才逐渐系统化,并最终成型的。

  为什么列宁格勒派能够在战后短短几年间,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为什么日丹诺夫同志在党内的地位和权威,能够在短短几年间迅速的膨胀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日丹诺夫同志的观点和立场,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党内一大批人的支持和理解。

  过去几年里,维克托一直都在莫斯科中央工作,他鲜少有机会可以接触到地方,尤其是基层实际工作的现实情况,所以,他对于大政方针的构想,或许可以高屋建瓴,但却难免是不接地气的。而在主政列宁格勒之后,尽管时间还很短暂,但有些过去看不到,或是看不清的问题,现在总归是能够接触到了。

  以维克托当前的眼光来看,现如今联盟的内部矛盾其实已经很严重了,而这里所说的内部矛盾,主要是指民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与联盟落后的消费品、粮食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联盟所生产的粮食以及生活必需品,根本不够人们吃的,也不够人们用的。

  过去,维克托身在莫斯科,他根本体会不到这一点,因为莫斯科不仅联盟的首都,全国的粮食和物资,首先就要保证对莫斯科的供给,所以,莫斯科的市场一片繁荣,人们看上去似乎什么都不缺。

  可是出了莫斯科呢?即便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列宁格勒,粮食和基本消费品的供应都算不上多么充足。因为列宁格勒给了企业足够的自主权,因此,列宁格勒出现了大批的糖果厂、制酒厂,可即便是如此众多的糖果厂、制酒厂,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的。大量来自联盟各地的非法经营者,以行贿方式从这些糖果厂、制酒厂购买商品,再以走私的形式将糖果、伏特加运输到联盟各地,在黑市上出手,借以赚取巨额的利润。

  这种地下经济的存在和蓬勃发展,都充分说明了一点,即联盟的消费品生产严重不足,它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联盟的长治久安了。

  维克托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矛盾应该是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便已经长期存在了,而在那个时候,这种矛盾之所以没有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因为联盟在国际上相对封闭,民众不了解西方国家的状况,因此,对这种消费品不足的状况,还没有太多的不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联盟内战刚刚结束不久,国家还始终面临着外部入侵的威胁,所以,高企的外部矛盾转移了国内的视线,这才使得这一矛盾没有上升到高度对立的程度。

  可是随着卫国战争的结束,再加上联盟在军事实力上已经优于当年的欧洲对手,外部矛盾开始变得相对缓和。与此同时,卫国战争期间,联盟封闭性的社会打开了一个缺口,苏联人看到了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于是,联盟便开始直面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的挑战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