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5 纷繁_奋斗在苏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策,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而与人们设想的不一样,在经济政策的立场上,秉持温和派观点的,却是一项强硬的日丹诺夫同志,他认为战后联盟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将是整体趋向缓和的,战前那种联盟与西方国家剑拔弩张的局面将不会再出现,因此,联盟应该将经济发展的主要精力从以国防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转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形势。

  至于强硬派的代表人物,则是马林科夫同志和他的盟友贝利亚同志。马林科夫同志在之前的中央全会上,用四个加强表明了他的立场,即“必须首先加强我们的力量,加强我们的武力,加强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我们光荣的红军和海军”。至贝利亚同志,则是直接抨击日丹诺夫,指出对方那种认为加强军事经济力量已经过时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在这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作为斯大林同志的忠实追随者,同时,也是党内一向立场不明确的代表人物,莫洛托夫,他在此次中央全会上,也明确表示了他对马林科夫与贝利亚的支持。另外,就是在政治局内排名比较靠后,正在主管贸易工作的米高扬,也第一次旗帜鲜明的站出来,对马林科夫与贝利亚表示了支持。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啦,只有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而在政治上,则是只有到了关键时刻,才能摸清楚每个人的基本站位是什么样的。

  对于日丹诺夫同志来说,这一次全会上显现出的风向,令他非常的被动,当然,最令他感觉被动的,还是沃兹涅先斯基在经济政策上的立场——这位出身自列宁格勒派,并且是由日丹诺夫一手提拔起来的政治新星,竟然明确表示出了与日丹诺夫截然不同的立场。

  从根本上看,沃兹涅先斯基主张的经济政策,应该算是将斯大林同志的立场与强硬派的方针综合了一下,他认为战后短时间内,联盟经济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尽快恢复到战前水平,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重工业的发展。

  当然,作为一直以来都在国家安全系统中打滚的人,维克托在经济建设领域没有太多的存在感,他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经济观点,他甚至对经济领域的很多工作根本不摸门。不过,他的政治嗅觉却是比较敏锐的,通过这次全会,他能看出日丹诺夫的被动,这位列宁格勒派的当家人,带着看似无与伦比的气势杀回莫斯科,那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却扭转不了一点事实,那就是战事他长时间在列宁格勒主持军务,实际上等于是被阻隔在了莫斯科中央领导之外的。他要想重新恢复战前所拥有的地位,恐怕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车子行驶到日丹诺夫同志的住所楼外,维克托的思绪才从纷杂的考虑中拉扯回来,他推门钻出车外,额头被深夜的冷风一吹,原本还有昏沉的意识瞬间便清醒过来。

  “你回去的路上仔细一点,”一手扶着车门,维克托低头对车内的安丽娜说道,“今晚不用等我了,我恐怕要到很晚才能回去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