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9章 决战长空(上)_抗战之还我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拖住了日军轰炸机群10分钟之久。

  日军的轰炸机群最终没能进入城市上空,在那架破旧的教练机拖着浓烟消失在远方的那一刻,城市的另一边一群小黑点飞来。

  城下捏着拳头满脸绝望已经准备等待死亡的中国民众欢声雷动。

  那是涂着青天白日的中国战机编队。

  周大鹏和乐以卿率领着中国战机的最后一批飞机编队在最关键的时候杀回来了。

  150公里的距离,以这个时代螺旋桨飞机的正常的260公里时速的巡航速度,差不多得飞40多分钟,但疯狂打开加力的中国战机编队仅用了不足25分钟,平均时速达到了霍克III设计的最高时速360公里。

  不要以为战机设计了最高时速就可以一直以最高时速飞行,那样不仅会大量的损耗燃油,而且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飞行员是绝不会用持续最高时速飞行的行为损坏自己的座机。这就像未来的家用汽车一样,上面标注的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但很多人将汽车开报废也没开到过标注的最高时速的道理一样。

  但乐以卿就这么做了,道理更简单,如果机场被轰炸,首都被轰炸,那还要战机做什么?还要中国空军做什么?就算是飞机会报废,那也要报废在战场上。

  150公里的路途对步行的人来说很远,对飞机来说很近,但就是这150公里的距离,宜兴空战后仅剩的4架霍克III却只有三架能飞抵首都上空的战场边缘。

  有一架在以全速飞行20分钟后发动机再也无法维持这样的极限速度,发动机爆缸,骤然的失速导致机体直接在空中解体。就在“江南大地之钢盔”数百米外的前方,肉眼可见的,自己的战友犹如一颗流星砸向地面。

  年轻的中国空军中尉瞬间泪流满面。他如何能不伤心?编号187的战机驾驶员,是他在中央航校的同乡兼学长,在他这个青葱新嫩进入航校后给了兄长一般的关怀和帮助。战死是每一名中国空军在这片蓝天的归宿,求仁得仁而已。可是,他的学长并不是战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他下令全速飞行的军令里,如果,他下令以340公里时速飞行,或许他这位学长的战机发动机就还能坚持,或许,他还能有机会迎接属于他的光荣。

  但现在,他只能默默的死在赶赴战场的路途中,连光荣也得不到。

  可是,在伴飞一旁的周大鹏发来减缓速度的手势询问时,年轻的空军中尉流着泪摇头拒绝。如果失去了时间,他就算是赶到战场,他又怎么面对着废墟下的万千同胞呢?用仰天长啸的愤怒吗?与其如此,他宁愿和民众一起赴死,哪怕是死在赶赴战场的路上。

  幸好,他们及时赶到了。

  他们,看到了对面十公里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