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三二 开始_刑侦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怨道:“方才可是把齐参将给气坏了,你说你们能留在这儿就是多好的差事,一听要额外修一个大校场还不满,惹得齐参将不满意了吧?哎,真是……”

  抱怨了一阵儿,杨诚便给大伙儿安排具体的事务。

  虽说修建三屯营镇城是齐参将统管,但西城墙这一摊子,却都是杨诚负责的,至于大校场,那是城墙修建好之后的事情了,倒是不用太着急。

  当日下午,杨诚便把众人都带到了西城墙的修建工地上,到了那里,闻安臣瞧见,地上已经用石灰撒了两条线儿,两条线中间的距离大约是两丈四五尺,闻安臣心道,这应该就是城墙地基的宽度了。

  在那里,已经有人等着了。

  是两个五十来岁的老者,看穿着,不像是很有身份的,都是寻常的青布衣服,而且上头都沾满了泥点子,还有白灰,两个老者都佝偻着腰,不过看着身子骨儿还算健壮。

  见杨诚过来,两人赶紧上前行礼。

  “这是老孙,这是老张。”杨诚给大伙儿介绍了一下。

  原来这两人乃是负责西城墙修建的工匠,都是很有经验的匠人,曾经参与过许多城池军堡的修建,这些匠人都是属于工部管理的,这一次蓟镇修建工事,张居正一声令下,给调拨过来大量的工匠,用来指挥民夫们具体该做什么。在明朝,匠人地位不高,所以杨诚对他们也没什么尊重的。

  杨诚更像是监督,两个工匠才是具体指挥干活儿的。

  老张和老孙开始给大伙儿讲解垒砌城墙的具体细节,首先要把白线范围内的土都深挖,挖到约莫五尺深,然后开始打地基。这一次重修三屯营镇城,镇城城墙所有的,都是大砖和石材,而非夯土。所以工程量很大,而且容易被砸伤。

  用青石打好地基之后,还要在上面一层层的垒砌城砖,其中更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事情说清楚之后,一刻停歇都没有,立刻就开干。

  之后的日子,乏善可陈。

  民夫们干活儿,闻安臣监工,顺便再跟杨诚搞好关系,那两个工部来的匠人,老孙和老张,闻安臣也和他们混的很熟了。

  说起来,闻安臣有秀才的功名,还是一州之刑房司吏,地位是比这两人高得多的,他主动结交他们,让两人有些受宠若惊。

  城墙一点儿点儿建立起来了。

  约莫一个多月之后,地基已经打好,一些进展快的墙段,甚至已经垒起来三尺多高的墙体了——比如说闻安臣负责的那一块儿。

  论起修建速度来,秦州分的这一段城墙远远要比别的州县分的城墙段要快得多。

  原因有二,其一,闻安臣的人多。

  和别的州县比,秦州在出发时候的人数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一百五十人到二百人之间,但别的州县的队伍,在路上死的死,病的病,到了这蓟镇之后一统计,发现普遍折损的厉害。而闻安臣是来的时候一百五十,到的时候还是一百五十,一个人都没少。

  这样一来,秦州的队伍就比别的州县的要不少了,要知道,别的州县,最多也就是一百二十来人了。

  其二,秦州的夫子,精神状态很好,体力也保存的很好。

  他们来到此地之后,耳闻目睹了别的州县在路上的折损,更是瞧见了不少得病的夫子,因此心中对闻安臣就更是感激,对干活儿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哪怕是为了报效闻安臣,也是愿意尽心干活儿的。而且在开始筑城之后,闻安臣对他们的要求也一如既往的严格,张弛有度,不让谁过度累着,始终都让大伙儿有着充沛的体力来做事。

  而因为闻安臣和杨诚良好的私人关系,闻安臣这里分得的粮食也比别人更多一些,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人家秦州人多啊!

  \t

  。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