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又来闲唠叨了。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吧,苍山月你这个厚颜无耻之人,坏到流脓!没救了!

  诸位,满意了吧?

  放心,我不会改的....

  ...

  今天脑子胀的很,下雨,阴冷。

  憋了一下午也没憋出个半个字儿来,所以来找大伙儿聊聊天,找找灵感。

  昨天用苏轼的词打了苏轼的脸,一下都炸了,平均每章不超10条的“章节评论”半个小时就刷了三十多条。

  挺好的,苍山这坏人的名声算是坐实了。

  很高兴,因为这就是网文的魅力所在,写出一章立马就能得到大家的反馈,我喜欢这种感觉,希望客官们继续。

  ....

  当然,好的反响虽多,但也总得有不好的,不多做解释,苍山以后尽量注意。

  这里只是想替所有的历史作者说句公道话。

  有的书友说:“怎么所有的历史书,翻来复去,抄的就是那几首诗、几首词?就没点新鲜的了?什么水平啊?”

  有新鲜的。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柳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很少有人读过这首词吧?写的是什么?谁写的?好在哪里?如果单拿出来,你们看着是不是一脸懵逼?

  历史文抄诗词这是必然,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想写好一个抄诗的桥段,不单要情节够突出,而且抄来的诗词要附和意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不然就是瞎抄。

  中秋节我抄个《满江红》不合适,同样,作者抄个九成九的人都没听过的词,你们也得认可才行吧?

  所以,抄词的同时,词要合境、意要达心。还要有极高的辨识度,减少因注解旁白出戏的可能,这很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词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谁写的,表达什么意思呢?

  也就只有那么几首了吧?

  “明月几时有”写中秋的,《满江红》爱国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骚包耍帅的。

  这就是名词名句的辨识度,不用作者再破坏整体文章的连贯性去特别交代诗词背景、意境的现成货。

  就比如刚用过的《听颖师弹琴》,你们回头再看苍山用了多少笔墨去说明这首诗的成因和意境?还要刻意去渲染气氛?

  可即使渲染了那么多,苏子瞻最后把《听颖师弹琴》改成宋词,似乎你们的反响也不是很大吧?甚至没当回事儿。

  殊不知,苏轼改那首词从技术层面和美感上都比《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牛的多。

  这就是它的天然缺失,知道的人太少了。

  所以,以后看历史文,别喷作者就会那几首词,真的是能用的太少了。

  当然,喷我没事儿,自己都觉得自己挺坏的...苏小轼,我是会补偿你的....

  ....

  ——————

  接下来是加v群的问题,有人问怎么加,有什么条件。

  这里说一下,只要全订就行,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