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蔬菜大棚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咱们烧的不如红毛子的呢?”曹佾有点失望,本以为又是一门好生意呢。

  “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是铁,二是去除气泡。”

  “铁?”

  “对,沙子里含有少量的铁,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烧出来的发绿,而不透亮的原因。”

  曹佾听不懂,但仍问道:“就没什么办法?”

  “有!”唐奕答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沙子换成高品质的石英,粉料之后,再过一遍磁石筛子。”

  “那怎么不换?”

  “因为没必要,气泡的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都是白费。”

  “....”

  这还真是个问题,就算再晶莹剔透的琉璃,一但有泡,就卖不上价钱了。

  “不过,这样也够用了。”

  “这有啥用?”

  曹佾撇着嘴,做灯罩都没人用,谁会花几百贯装了沼气灯,却用这么次的灯罩?

  唐奕嘿嘿一笑,“你等着看就知道了。”

  奶奶的!曹佾又想暴走,这混蛋又是话说一半。

  ......

  之后半月,回山花田尽数收割。

  若按往年流程,农户就要着手平整田地,为种冬麦做准备,可是今年却不同。

  可能是唐奕搞建设搞上瘾了,望河坡和城中店铺两片大工地还不够,唐奕又雇了一大批泥瓦匠,在回山的三百亩旱田又盖起了房子。

  这回不光曹佾,连王里正都是极力反对。

  虽然今年种花田回山收入不菲,但这三百亩好田是回山人吃饭的根本,盖上房子干啥?

  但是,唐奕一解释,王里正就惊了。

  唐奕要种大棚蔬菜。

  ......

  《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

  古代很早就有温室蔬菜,但却一直无法普及,更形不成产业。

  为什么呢?因为耗费太大。温室蔬菜在古代那属于“高精尖”项目,投资很大。

  从‘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就不难看出,蔬菜得种在屋子里,日夜烧火保温。

  汉书中记载的温室仅供皇家用度,每年就要耗费几千万钱,而当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衣食尚不得温饱,皇帝也吃不起这比金子还贵的鲜菜。

  至于大宋。也有反季蔬菜,而且技术比汉唐更先进。

  宋朝已经可以用火炕来无土栽培豆芽,可以利用光洼(有阳光的坑洞)来形成温室效应。但依然产出有限,且花费极大。

  “大郎要把三百亩地都种上鲜菜!?”曹佾有点上头。

  有钱不是你这么花的啊,三百亩地的温室蔬菜,那耗费得多大?谁也不敢这么玩啊!

  唐奕笃定道:“放心,咱这温室耗费极小,入冬几乎不用以火薪升温。”

  不用生火?那还不都冻死了?

  古代制约大棚蔬菜发展的,主要就是透光材料的的问题。

  古人以纸蒙窗,那透光性得有多差?光源不足,导致形不成温室效应,只能用生火来提高室温。

  而唐奕现在有了玻璃,虽说都是气泡,但是简单压制,做成平板的采光玻璃却是没问题的。

  ......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