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在英美法德等国家,经常能看到一些中国人在聘用技工,特别是对于造船和机械制造的技工,中国人都开出高薪的待遇。

  那薪水不是一般的高,比那些技术工人在本国的月薪还要高出20%左右,这对于那些技术工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这些招募技工的就是贸易部的人,他们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为此招募到了近三千多名技工。

  这些技工被送回了华东自治三省的各工厂之中,极大的解决了技术工人不足的和企业扩张迅速的矛盾。

  同时在华东自治三省,众多的技校已经开设了起来。另外近期华东自治政斧已经向美国派遣了近三千名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到美国的工厂实习。

  这些工人进的工厂大多是塔娜安排的,塔娜的父亲是美国钢铁公司的一个大股东,而且塔娜近期也在收购一些和造船、军工、机械制造业有关的工厂。

  因为塔娜得到了夏钧的提示,夏钧告诉她战争快要来了。

  此时世界各国的军备竞赛即将达到巅峰,各国之间早已预料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军费支出一个比一个高。

  在这种气氛下,很多人都能敏锐的嗅到战争的味道,只是人们并不是太清楚战争具体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否发生并不是夏钧要关心的问题。

  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姓最强的战争之一。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

  从这一刻开始,战争的种子已经埋下。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向德国提出了巨额赔款,从那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也埋下了。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