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 想不到(1)_张浩朱允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路三五年都容易烂!还有北方,冬天冻夏天晒,用不了两三年就支楞巴翘的.....”

  说着,站起身,“路既是朝廷修的,商人要走就要给路钱,如此以来维护的钱也就有了....”

  “您这话以前有人说过!”李景隆眉毛扬扬,“当初老爷子还在呢,听了这话差点没拿鞋底子抽人!他老人说,路本就是给人走的。朝廷修路,用的就是民脂民膏,他娘的还不许百姓走?还要收钱?穷疯了?”

  “人家乡下地方,有钱的大户人家出钱修桥铺路方便百姓,也没说设个卡子想着收钱。朝廷修路,还要设卡....他娘的要不要脸?”

  闻言,朱高炽一笑。

  这确实是老爷子能说出来的话!

  忽然,他从刚才李景隆的话中品味到了什么。

  “未来几年宁波海关的钱不能动?”

  李景隆远眺前方,然后看了朱高炽一眼,“咱们万岁爷您还不知道吗?历来都是谋定后动...不但宁波海关的钱不能动,京师城门税的钱也不能动!”

  “嘶.....”朱高炽再咧嘴。

  宁波海关的钱是国库的钱,可京师的城门税却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呀!

  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的城门税比起宁波海关的关税,只多不少,甚至远远超出。

  “我在京师住了这么多年,却只是住在城里,从没想过看看城外....”朱高炽心中暗道,“我在朝堂之中,他在宫中。我的心只在朝堂之上,可他的心,却不只是朝堂之上!”

  此时,李景隆看看朱高炽的神色,又道,“还记得前年,李至刚上书的事吗?”

  “丫上的书多了,谁记得?”朱高炽哼了一声。

  这个名字,让他本能的不舒服。

  “就他上书让皇上修陵寝大工的那回?”李景隆低声道。

  朱高炽顿时想起,李至刚还是礼部侍郎的时候,先挑头上折子,请皇上为了大明江山万年计,开始选址修建陵寝。第二件,则是迁都

  “跟修路有什么关系?”朱高炽又问。

  “陵寝大工,户部和工部给出的银子是二百六十二万!”李景隆又道,“皇上没准李至刚的折子,却把这个钱给留了出来!”说着,踩踩路面,“一块算在修路的预算之中!”随即,看看左右又道,“这几年没怎么见着练子宁吧?”

  “嗯!”朱高炽应了一声。

  “整天在路上盯着呢!”李景隆咧嘴一笑,“您在缅地的时候,我在乾清宫外见过一次。练子宁才三十多岁,头发都白了!”

  “能臣!”朱高炽若有所思。

  就这时,李景隆忽然伸长脖子再次远眺,“来了!”

  朱高炽也顺着对方的目光看过去,好似天的尽头那边,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兵,带着轰鸣铺天盖地而来。

  从北地一路行来,朱棣看的其实远比朱高炽更多。

  大明的天下各处,似乎是一天一变。

  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工地,要么修路要么修桥要么开山要么修筑水库

  作为曾经镇守一地,掌握兵马民政大权的亲王,他知道这些工程要耗费多少民力。

  朝廷的徭役一多,百姓就会有怨言,有了怨言可能就有民乱

  可是,他这几次从北地来京师时所见到的民夫们,绝对没有满脸的苦大仇深。

  因为如今朝廷调用民夫,居然给钱!

  一天的工钱虽然不多,只有十个大钱

  十个大钱在城里能换二十个馒头,一条劣质的毛巾

  可在一年到头都见不到现钱的农家百姓眼中,却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而且一个百姓一天十个大钱,那一万人十万人是多少钱?

  这么多人都给钱,朝廷有多少金山?

  沿途所过之处,民夫们被抽调修筑各种工程,家里的老幼妇孺就做些汤水,做些洗涮的活,还能额外收入一笔。

  民夫们舍不得花钱,可是那些运送砂石各种材料的商人,还有监视数以万计民夫的护军,却是舍得花钱!

  他娘的,肉都涨价了!

  朱棣再次看着巍峨的应天府城门,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或许,他真是比我适合?如果我是皇帝,有这么充盈的国库,可能....呵呵!”想着,他又忽然一笑,“还是小家子气了,只会对缅地那些芝麻大的地方动手!”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