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机会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立国这一周花了大量的时间,仔细的审阅了这些随笔,在其中发现了巨大的价值。

  这些想法背后的概念,或许有人在不同的论文或者文章中提出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没有看到事实前,没人把它们放在一起做对比,并如此清晰的总结出来。

  一些细微的变化,当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后,量变就变成了质变。

  这个笔记本身,实际上宣告:光纤传感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传感器分类,独立存在了!

  成永兴带给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两篇论文,或者一个天才,而是这些新的思路。

  如果比做实验,写论文,他远不如任何一个王立国以前带过的学生。不客气的讲,他做实验的熟练程度,甚至都赶不上每天认认真真的右天詹。

  但他提供的新思路,就像在绝对不可能有门出现的墙上,推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门,每个门后又都出现了一个新的走廊。

  顺着这些走廊,大家又可以开始一个新的循环,精度提高再提高。

  在一条新路刚被发现的时候,提高精度是很容易的。这个时候也是出成果最快的时候。

  在新出现的思路上,反复的探索,不断地加上一些约束条件,使精度点点滴滴的提高,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不断的产生新的论文。

  在一个方向上,连续的往前走,一个人走远了,他就变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一条路上,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小路就变成了大路。这实际上宣告了一个新的学科的成立或者是存在。

  从学校的角度,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即使形成不了专业,哪怕是是一个学科方向也是不错的。

  ——————————————

  “再加入?

  王教授,您的意思是?”

  成永兴在话语里听出来别样的味道。人生阅历虽然没有增强他的情商,但增加了他的分析能力。

  “就像你说的,光纤项目,很有潜力,我也同意。另外,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难度也是越来越大。我准备亲自出面,为这个项目立项,这样才能继续争取相应的资源和条件。”

  “…”

  成永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做这个项目的目的,仅仅是对付几篇说得过去的论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创造些条件而已!

  由于自己的缘故,干扰了其它人的生活轨迹,这不是他所期望的。

  “我曾想,我出面以后,可以更好的为你创造些条件,但是没有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看来要另做打算了。”

  王立国一边陈述,一边也是理清思路。

  成永兴没有发言,只是默默的听着。他的脑袋也是混乱的。

  自己这么一折腾,后果是好是坏呢?

  前世的时候,王教授始终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只是在大四的时候,成永兴才知道这么一层关系,来这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