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5章 天文台_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5章天文台

  “你们那个东西,明年能飞不?”

  “差不多,3月过后进行实装发动机试车,反正11月前肯定没问题。”

  航发委的食堂里,林炬和钟成聊了起来。

  虽然能力上完全足够,不过钟成毕竟没在航天口待过,尤其是这两年变化特别多,他还在逐步熟悉这里的工作。

  航天局已经确认要开始大规模注入新生力量,除了他以外最近何倘、云洪军这些中流砥柱在京城露面次数也很多,显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转换。

  虽然过去两三年航天局发展飞快,但由于局势的不断变化各种计划稍显杂乱,钟成大部分精力都在重新调整这些临时塞进来的计划。

  而对于一对纠缠的量子A、B来说,当其中一个粒子A被观测表现出某种状态时,另一个粒子B不管在空间上距离多远,都会表现出与A一样的状态。

  这首先要先说什么是量子通信:

  在对量子进行观察之前,人们无法确定它处于哪一个状态,也就是量子的不确定性;只有观察时才会固定下来,这就叫坍缩。

  “妙啊,真的太妙了。”

  薛定谔的猫到底死没死打开盒子看了才知道,量子粒子到底怎么转也得观测了才知道。

  原因在于观测者甲不知道观测后粒子A表现出的什么状态,每一个观测结果都是随机的,观测者乙就不可能获得任何有用信息。

  叶长思保持着微笑,面前这位路群教授是国内少有主研究引力波的资深学者。

  天琴计划的卫星之间距离可以达到6万公里以上,自然就能将灵敏度提到一个惊人的水平。

  路群在去年提出了“天琴”计划,与阿美LIGO引力波天文台不同,“天琴”计划是向同步轨道以上高轨发射大型卫星,在超远距离上形成激光阵列。

  “那你们……”

  但当时天琴计划在论证阶段就遇到了极大困难,因为这对于激光光源以及控制系统的要求太高,高到一个近乎变态以至于不可能达到的地步。

  “怎么了钟局?”

  ……

  “啊?”

  林炬一脸不知情的样子,这事儿他是真的不知道。

  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无延时,但这种原理并不能用于无延时通讯。

  这一切要来源于叶长思和吴云峰筹划的无延时通讯计划,但随着预研的深入其实叫做超短延时更加准确一些。

  如果还能在这个距离上完成反射通路构建,更是能够提高几个数量级。

  毕竟地球本身就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卫星也不可能运行在一个完美的静止轨道上,这些误差对于天琴计划来说高得难以想象,远远超出了现有以及未来数年内可能具备的能力。

  钟成还想再问,但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看着号码疑惑了几秒钟后才接通。

  激光阵列规模越大,或者距离越长,灵敏度也就越高,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