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_大明:我为天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一共六份报纸,都是蒋瓛搜集近两月的,就算是这样的往期报纸,对朱元璋来说时效性也是不错的。

  毕竟天下各地很多事情,别说两月了,就是半年一年过去他都未必知道。

  朱元璋越看越意识到报纸的重要性,在这样信息传递困难的年代,专门整理收集信息发行报纸,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不过分。

  如果大明开办了自己的报纸,那么从此以后天下人就有一个稳定的信息渠道了解天下事情,真正意义上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而且这不仅有益于天下人,更有益于大明的统治,或者说是老朱家的统治。

  报纸严格来说也有类似的玩意儿,比如朝廷也有自己的邸报,但这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邸报更像是朝廷给各地官员发的内参文件,而报纸却是真正面向天下人的信息载体,无论效率,影响力,性质都是不能对比的。

  这下朱元璋理解了为何朱标如此重视报纸,又为何第一时间就决定要让朝廷仿办属于自己的报纸,因为这玩意儿确实堪称神器。

  “要办,必须要办,而且要大办特办!”

  朱元璋甚至开始考虑起具体操办细节了,要专门为报纸设立一个机构,可以归属礼部下辖。

  至于选派哪些官员管理,翰林院的家伙们就挺合适的,这群人整天闲的发慌,不是编编书就是修修史,得给他们加点活儿!

  但是再一想到更具体的细节,朱元璋就有点抓瞎了。

  报纸这玩意儿以前没人弄过,该怎么做除了许良之外根本没人有这个经验了,新闻如何去高效采集,如何核实信息准确性,内容审核该怎么把握,又要怎么去迎合大众的阅读喜好,能不能实现自主盈利?

  这些问题虽然都可以独自摸索,但是摸索就意味着会犯错。

  与其这样,或许直接把那许良抓来是直接的选择,让他来给朝廷支起这个摊子,给他个前程也就是了。

  朱元璋正思索着,却见太监进来通报,又有西安府来的锦衣卫来送信了。

  “嗯?上一个还没走呢,这又来了个?”

  不仅朱元璋疑惑,就连下边的锦衣卫也傻眼了。

  走的时候蒋指挥使明明就指派了自己啊,怎么屁股后面还跟着一个?

  直到后边的锦衣卫进来解释后,他们才恍然大悟,感情是按照太子的命令追加传信的。

  “太子殿下言称一隅小报不足大明效仿,二者不具可比,故襄助银钱十万,使之速壮,意以陕西全境试点,再视后效。”

  后来的锦衣卫把朱标的话原原本本的表述出来,朱元璋听完也就领会了,皱了皱眉,却没有说什么。

  按照自己的意思,朝廷直接弄个报出来也就是了,行的话就行,不行的话就把那许良抓来顶着,怎么着也能办好了。

  但是如今看朱标的意思,却是要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