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章 晴天霹雳_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晴天霹雳

  自从为了消耗活字,郑雄弄了个印刷厂,特地跑了两笔业务以后,郑雄就消停了,体系内的钱不好挣,两笔赔钱的买卖彻底打击到了郑雄,没了激情。

  应天府刊印的书籍对惠民药局一点用没有,自己手底下的医师也就有点文化,对一些医术有过钻研,或者就是一代代的传下来的。有点知识底子,但是不多,应天府的书籍对于药局没有太大价值,算是彻底赔本。

  太医院的医书典籍虽然没有孤本珍藏,但是量多,流传比较广泛,普适性强,可以多刊印几本,在药局内部传阅,增加惠民药局的底蕴,不然这些二把刀实在有点拿不出手。

  又忙活了两天,开始正式刊印书籍,所有的材料齐全,加上活字印刷的优势,除了刚开始的排版印刷校对有些生疏,之后就走上了快车道,有条不紊,已经不用郑雄操心了。

  玻璃的进展在稳步提升,现在还是实验配比为主,期刊还是三个月一期为好,实在是赶路太费时间,三个月也就够远的地方一来一回。

  恢复了咸鱼生活的郑雄,只能枯燥的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好像翘班到现在好几天了吧,老朱一点反应没有,这一届的情报不行啊,或许还得去搞点事。

  没等到郑雄作死,正六品的官服,印信,送来了,并附带了一个消息,宫里已经录入了郑雄的信息,明天可以去早朝了。

  晴天霹雳,早朝的问题,郑雄从来没有想过。

  明初,一切政事皆理于公朝,为“不废务”,即便恶劣天气,也很少免朝。洪武三年(1370年),“敕百官自今入朝遇雨雪,皆许服雨衣”。就连“各庙忌辰”,也照常朝参,只是改服浅淡色衣服,不鸣钟鼓。如遇大丧,皇帝则“视事于西角门”。

  举行重大礼仪活动时,早朝例免奏事,事毕官员仍得赶回来朝参。

  老朱还规定了,一切在京官员俱可参加朝会。

  元代的御前会议,“得奏事者”只有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等“二三大臣”以及怯薛近侍“数人而已”。

  无疑,这样的“朝会”很不利于扩大皇帝的信息来源,而朱元璋对元主失鹿的一个最重要经验总结,就是权臣蒙蔽、威柄下移,他自然将其视作弊政而予以彻底改造。应该说,明代朝会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直接受到元代朝会接见面过窄的反面启示的。

  不过这些原先都和郑雄没有多大关系,老朱的朝会主要就是限制中书省,御史台,扩大自己的信息接受面。

  还没有到胡惟庸倒台之后强行规定,还有普通人的代表参加的地步。

  原先八九品的小官职也就是在应天府,天子脚下给了个品级,其他地方惠民药局的提领也就有个编制。上有应天府这个上级单位,还有太医院总领各地惠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