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章 前往LHC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精准计算遥远天体的参数信息方法论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了,都还没有正式登刊。

  可见一篇顶级的SCI论文要登陆期刊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

  而此前那种弱Weyl-Berry猜想的证明论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登陆期刊的机遇,简直是不可复刻的。

  对于这个,徐川也没什么办法,这是学术界的规矩,也是必要为了确保科学正确的必要流程。

  哪怕是爱因斯坦穿越过来了写论文,相信也是需要审核的。

  所以将论文投递出去后,徐川就回归了正常的普林斯顿大学生活。

  一方面跟随德利涅教授学习数论和微分方程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听其他教授的讲课。

  至于他休闲娱乐的时间,远比其他的普林斯顿学生要少,或者说近乎没有。

  此前收到过的那些各种俱乐部的名片与邀请,他几乎都没有去过。

  重生后的第二次普林斯顿学习,比重生前第一次还要来着更加刺股悬梁。

  谁让他这次在‘名义’上是双修呢。

  相对比国内的大学来说,普林斯顿的博士学位设置的课堂要多不少。

  尽管博士不是学出来的,你不可能只靠“学习”已有的知识拿到博士学位,但不学习是肯定不行的。

  特别是数学物理这两门课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

  你要想在数学物理这两个领域内有相当成就,你得从前人走过的路一步步亲自过来。

  从最简单的集合或者范畴开始,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需要在这些之间用‘定义定理’证明可以串成很长的一串逻辑链条,而且需要很多概念的加入成为一个概念的网络。

  完成一个成果,比如证一个定理需要对这个网络中所有概念的掌握,否则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

  这是对知识的最小要求,但往往它就已经横跨了数学中好几个领域。

  没有谁能例外,这很公平。

  天才或可以更快地找到捷径跳过一部分的细枝末节,但最原始的积累是无论如何都跳不过去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中旬。

  在和陈正平确认他的实验是十八号开始后,徐川再度向德利涅教授请了假,然后买票飞往了欧洲。

  从普林斯顿去欧洲可比回华国容易多了。

  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都用不上倒时差。

  到了瑞士,徐川给自己的导师打了个电话,按照地理位置打车顺利的找到了酒店。

  陈正平居住的城市在日内瓦,选择的酒店是一家五星级的国际酒店,反正住宿什么的都是可以报销的,不用过于节省。

  顺带提一下,他这次来欧洲,无论是机票还是的住宿,也都是跟随陈正平一起报销的。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向普林斯顿报销,相信无论是德利涅还是威腾,都很乐意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