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5章 文白之争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5章文白之争

  鲁迅说写就写,成稿速度很快。

  至于笔名吗,他联想到在东京期间用过的“迅行”别号,便使用了其中的“迅”字,表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于青年时代,有一些反抗时代的味道;然后冠以母亲的姓,这样一来就成了“鲁迅”二字。

  鲁迅也属于横空出世,谁都想不到一个北洋政府的官员能写出这么有批判性的内容。

  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狂人日记》,一炮打响,其中的警句李谕倒背如流:

  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穿透一百年,这些文字还字字如刀。

  紧接着鲁迅又写了《孔乙己》《药》等名篇。

  有意思的是,鲁迅还挺慎重,针对《药》这篇小说,他专门跑到北大,找到刚开完一场讲座的李谕询问:“痨病是不是真的无药可治?”

  李谕不太懂医学,但抗生素何等威名,所以自然知道在40年代链霉素出现之前,肺结核就是绝症。

  “如果得了痨病,的确无法治愈,”李谕坦诚说,“不过并非毫无办法。”

  “什么办法?”鲁迅问。

  李谕说:“我在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见到了两位研究员,正在研究针对肺痨的疫苗。”

  “就像治疗天花那样的种痘?”鲁迅问。

  他三岁就在家乡绍兴种了牛痘,在当时人痘普及的情形下,已经算相当先进。

  “差不多吧,这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治常人染上痨病。”李谕说。

  鲁迅好歹是学过医的,很容易明白李谕所说。

  “这么好的东西,疏才兄的药厂有没有生产?”鲁迅立刻问。

  “肺结核的疫苗还在研究阶段,法国的情况你晓得,是战乱前线,很多科研项目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冲击。”李谕说。

  “太可惜了!”鲁迅握了握拳头。

  “再过六七年,他们就能成功,”李谕说,“到时我会第一时间引入国内。”

  鲁迅叹道:“连天花种痘都没完全普及,更何况痨病的疫苗。”

  李谕明白他的意思:“愚昧不除,老百姓不仅会吃人血馒头,还会相信跳大神、江湖骗子。”

  鲁迅的那篇《药》,讲的就是清末一户人家偷偷买人血馒头治疗孩子的痨病,人血来自一名慷慨赴死的革命者。

  鲁迅说:“以前我与弟弟作人并不想与陈仲甫和胡适之等人有太近的联络,总感觉他们的做法太激进,现在想想,激进就对了。”

  置身于这个时代,李谕已经不知道感受了多少次“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类型的惊涛怒浪都要以异常壮烈的形态在中华大地上演一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