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7章 真的要修史了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7章真的要修史了

  大公六年七月十八日,大明京师应天府新城,大宗伯沈复专程拜见皇帝朱靖垣。

  在皇帝办公室里面见了礼,沈复递上了一份自己写的奏疏:

  “陛下,臣以为应该修一份罗马和泰西诸国史了。”

  朱靖垣听了这句话就是一愣,主要是没有意识到修史这件事情。

  然后就打开奏疏看了一下,沈复在上面写了修撰罗马和泰西诸国史的意义。

  首先说明,罗马和泰西诸国不同于大理和日本。

  其领土面积广阔,国家成分复杂,目前剩余的人口数量众多。

  关键是有了相对较高的文明特征,有一大批能够管理社会且拥有编撰文献能力的遗民。

  这些人短时间内不会全部消失。

  他们会留下很多记录,甚至可能会出现民间版本的泰西通史。

  如果大明朝廷不修史,等同于将罗马和泰西历史的解释权,放给了这些泰西诸国遗民们。

  他们修撰的历史的态度未必会符合大明的政治立场。

  与其这样,不如大明朝廷官方修撰一份罗马和泰西诸国史,可以尽可能的简略,但是可以表明朝廷立场。

  以后,礼部在文化宣传方面,能够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参照。

  艺文部审查文艺作品时也能有一个标准。

  大明朝廷理所当然的目标,是将天下生活的其他族群,有选择的纳入大明的天朝体系。

  焚书、平坟、拆庙有助于推动这个过程,可以尽可能斩断其根源。

  同时,给其他族群修史同样有助于推动这个过程,盖棺定论可以安抚现存的其他族群遗民的情绪。

  承认对方过去存在过的事实,同时营造融入进来是大势所趋的共识。

  随着其他族群移民的事实上逐步消亡,在后世逐步消减其他族群过去存在的事实的叙事。

  奏疏不长,内容非常的简洁,表达的观点也非常的明确。

  修史是朝廷的责任也是权利。

  泰西遗民太多了,文明程度显然是比较高的,不能算是纯粹的蛮夷。

  所以大明在这个方面,也就没办法和对大理和日本那样,迅速的把有能力留下记录的人处理干净。

  多少都会留下一些文明的残渣和痕迹。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应该主动出面掌握解释权,将这些残余痕迹倒向对朝廷有利的一面。

  将有其他倾向性的观念消除,让社会普遍认知只剩下官方口径。

  然后官方不再提及这些事情。

  这些知识不会在任何实际的环境有实际的需求。

  最后让世界上除了最为偏门的爱好者,没有人再去了解这些事情。

  朱靖垣看着奏疏的内容,心中再次回想起了前世的各种观点,某个网络键政流派中曾经流传过一句话:

  “历史给皇罗的代号是拜占庭。”

  最初提出这句话的人,其内心的意思具体有多少,外人无从得知。

  但是却可以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