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0章 “茶叶蛋上锅了”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弹的绝大部分核燃料都会被浪费掉。

  铀在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是四十八公斤,美利坚的“小男孩”装了五十一公斤的铀二三五。

  最终只有大约百分之一点五的质量,也就是七百六十五克发生了裂变。

  总共释放出了相当于一万五千吨标准炸药的能量。

  其他绝大部分都变成了残留物。

  内爆式原子弹的设计思路,是将核燃料分成很多份,排布在球形外壳的内表面。

  每一份核燃料背后,都要装一块化学炸药。

  引爆这种原子弹的时候,将所有的化学炸药同时爆炸,将所有核燃料同时推向球心位置。

  这样能够利用发射药提供的推力,为聚集在球心的核燃料增加压力。

  让核爆炸的能量不会立刻向外扩散,能够让裂变反应维持的时间尽可能略微增加一些。

  这其实是常规炸弹爆炸的原理。

  燃料在封闭的环境中燃烧,燃气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将所在弹壳撑的四分五裂。

  在弹壳裂开之前,内部的燃烧都将持续。

  虽然这个时间在人的感知中仍然很短,但是相比自然开放状态下燃烧已经增加了“很长”。

  更关键的效果,是这股压力还能压缩原子核和中子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中子击中原子核的概率。

  基于这些原理,内爆弹使用的核燃料的重量,可以低于核燃料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

  钚在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是十六公斤,但是美利坚的“胖子”却只装了六点二公斤的钚二三九。

  最终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质量,也就是一点二四公斤的钚发生了裂变。

  最终释放出了相当于两万吨标准炸药的能量。

  内爆式核弹的优点很明显,缺点或者说是难点当然也很明显。

  关键是让分散的核燃料,被炸药推到球体中心的时间,能够尽可能的接近。

  按照美利坚的经验,炸药爆炸时间相差不能超过七毫秒。

  这一来要求有足够精确的计算力,知道要怎么设计和布置以及控制整个系统。

  球壳的尺寸和曲率,核燃料的距离和分块方案,引信和炸药的质量和释放的能量。

  二来要求有有足够的技术水平,要实现和确保所有核燃料能够在七号秒内聚合。

  让炸药和引信质量足够稳定,让球体的外壳足够的均匀坚固,让核燃料的分割和安装足够精准。

  最基本的要求,传统化学引信是不行的,最起码要有电子雷管。

  美利坚担心这种设计能否真正成功,所以先在本土的沙漠里面试爆了一颗。

  内爆式原子弹虽然有困难。

  但在二战以后的技术工艺水平下,对于当时的大国而言也不算是太过困难。

  而且这个设计思路还能继续优化。

  继续减少装药量,继续缩小原子弹的体型和重量,从几千公斤缩小到几十公斤重,可以一个人直接扛走。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