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0章 指名道姓_许一山陈晓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上。他们或许在想,这个许一山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外商指名道姓要他?

  就连许一山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哪里的外商要找他。

  直到他看到外商的名字,许一山才突然笑了,脱口而出道:“原来是他啊。”

  严华!马来西亚的一个客商,在胡进的四合院里,他尝过许一山亲自操刀的茶油炒鸡。

  黄山狐疑地问:“你认识?”

  许一山颔首道:“认识。他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祖籍就在我们茅山县。他是个商人,做油脂生意的。”

  黄山惊异地问:“还是我们茅山县人?你知道他的老家在哪吗?”

  许一山摇了摇头道:“我听他说过,家乡他已经没有了亲人。他是祖上走南洋出去的,到他这一代,已经四代人了。与国内应该完全脱节了。”

  黄山没注意严华几代人的历史,而是将重点听到了。

  “你说他是做油脂生意的,他来我们这里投资,目的是什么?”

  许一山老实答道:“书记,我上次去燕京的时候,看见燕京在举办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我想把我们茅山的茶油推出去,结果因为我们没事先报名而被拒之门外。后来我想了个办法,让严华严老板知道了这回事。他亲口尝过了我们的茶油,赞不绝口呢,所以想将茅山茶油推向国际市场。”

  许一山在燕京推销茶油的时候,正是黄山大发雷霆,派人去燕京要带回许一山的时候。

  或许是他想到了这一点,黄山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许一山敏锐地感觉到了黄山的神态变化,他低声解释道:“书记,这个人能不能真投资还很难说。我个人建议,没必要太重视。”

  茅山茶油,过去是茅山的一张名片。

  衡岳地区正处在丘陵地带,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最适合油茶树的生长。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过去一直都默默存在,没有人太多去重视它。

  但是,茅山县是衡岳地区油茶林最多最好的地区。

  这种自古就有的灌木,就好像老天爷故意垂青茅山人一样的,随便挖个小坑,栽入一棵小苗,第二年便能开花结果。

  黄山沉吟片刻,严肃道:“一山同志,不管外商朋友抱着什么样的心态而来,我们都必须做好所有准备工作。这次外商来谈投资,我建议由你全权负责。任何事情,你可以直接给我汇报。”

  许一山连忙推脱道:“书记,这担子太重了,我没这个能力啊。”

  黄山便笑,道:“人家指名道姓要你,我如果给另外一个人去接触,会不会被人认为我们态度不诚恳啊?”

  谢飞附和着道:“书记分析得很正确。一山同志,这个事,你就大胆挑起这副重担吧。”

  县里两大巨头都赞同的事,其他人便不好反对了。

  突然,段焱华说话了。

  “我个人建议,县里应该立即组成一个接待小组,许一山同志可列入接待小组,但不应该挑头。”

  他分析道:“外商都很精明,特别是有华裔背景的外商,他们对我们的化研究一点也不比我们差。一山同志虽然与外商有过接触,但那只是最浅层的接触,真正涉及到投资这样的大事,我觉得还是县里主要领导挑头,一山同志配合工作就行了。”

  段焱华的话不无道理。

  外商都精得像鬼一样,他们深知许一山这样级别的人说话不算数,不会将筹码押在他身上。

  要想让外商毫不犹豫拿钱出来投资,必须得有一个说话算话的人出来挑头。

  这个人不是别人,非黄山莫属。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