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73章 慰问遇珊瑚_许一山陈晓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塘镇、阳泉镇和白沙镇。

  周琴要去的第一站就是三塘镇。三塘镇因为有国家粮食储备库驻扎而闻名。毕竟是央企,财大气粗。带动得地方经济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在茅山县,经济龙头镇一直被洪山镇巴掌。其实,真正的隐形富豪是三塘镇。三塘镇之所以与经济龙头镇失之交臂,在于县里有一个统一的共识。那就是三塘镇的经济并不是三塘镇自身发展起来的,而是依靠着粮食储备库。如果将这一块拆分出去,三塘镇的经济基础还是弱低于洪山镇。

  前段时间县里人事干部调整时,三塘镇的书记调往县局担任局长,书记一职由罗舟接任了。

  罗舟出任三塘镇书记,许一山还是有些想法的。罗舟一直在纪委工作,完全没有基层政府的工作经验。他突然出任三塘镇书记,让许一山怀疑这里面有不有杨柳或者彭毕的影子?

  三塘镇的老革命是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今年已经九十高龄。

  老人过去一直在乡下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直到上面有文件要求,必须让老一辈革命同志过上美好的生活。人们才想起他来。

  老人后来被安排在三塘镇福利院,有专门的人负责照顾他的生活。

  三塘镇领导接到通知,县委周书记要过来看望慰问老革命。书记罗舟一大早就在办公室等候了。

  周琴与许一山的车刚进镇政府大院,罗舟已经从办公室里迎了出来。

  领导下乡慰问,并不是全部的工作。周琴利用这次来慰问的机会,顺便了解一下罗舟在新岗位的情况。

  罗舟将书记一行人迎进会议室,开始汇报工作。

  三塘镇这几年发展很迅速。他们现在已经全面厘清了与粮食储备库的关系,形成了自主发展的模式。

  或许是近水楼台的原因,三塘镇这几年在粮食深加工方面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民营资本投资的饲料加工厂,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抢占了衡岳地区大部分市场份额。照此劲头发展下去,不用三年,三塘镇就能竖起一杆饲料生产基地的大旗。

  罗舟兴奋道:“到时候,我们的饲料加工企业产量,不但要满足全衡岳地区的需要,还将销往饲料需求重地——东北一带。这里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的饲料配方是最科学的,生产的成本控制得也非常合理。同样价格的饲料,我们比别人优秀很多。这不是信口开河,都是经过试验得出来的结果。”

  周琴也听得满心高兴,迫不及待地问:“这家饲料厂的投资者是哪路神仙啊?”

  罗舟笑了笑说:“周书记,说出来怕你不相信。这个老板还是个小姑娘呢。”

  “袁珊瑚?”许一山脱口而出。

  “咦,你知道?”罗舟大笑道:“许副书记,你还记得人家啊。”

  许一山讪讪笑道:“我怎么不记得啊。这个小袁是反而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许一山介绍给周琴听,道:“她大学毕业后,原本可以在大城市的高尚写字楼过她优雅的小资生活。可是她却选择回来养猪。”

  “养猪?”周琴狐疑地看着许一山,“一个姑娘家养猪?”

  “对,就是养猪。”许一山解释道:“这事情说起来有些远。袁姑娘养猪是真有一套。她养的猪,不但肉质鲜美,而且卖相特别漂亮。遗憾的是县里搞环保活动的时候,来了个一刀切,将她的养猪场关闭拆了。”

  周琴眉头一皱,“还有这回事?”

  许一山连忙说道:“周书记,这事不发生在你任上。都是过去的陈年老账了。”

  周琴严肃道:“不管发生在谁的任上,我们的政策只要做出对老百姓不利的事,就要勇于承认错误,坚决改正。这样,罗书记,你现在能联系得到袁珊瑚同志吗?我想见见她。”

  “可以联系得到。”罗舟高兴道:“周书记,请稍等片刻,我马上请小袁同志赶过来。”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